找到相关内容174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论似现量——评法尊与吕澄《集量论》译本中的一处差异

    略论似现量——评法尊与吕澄《集量论》译本中的一处差异  林国良  (说明:此文是笔者参加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是笔者对佛教知识论考虑的一部分。对此问题的更详尽的讨论,笔者正在写作中。)  提要:本文比较了《集量论》的法尊译本和吕澄译本关于似现量的一处译文差异。法尊译文为“比与比所生”,吕澄为“此量及所生”。本文认为,法尊的译文造成了比量与似现量的混淆,范畴设置的混乱,吕澄的译文更为...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4238611.html
  • 对“诸识皆属虚妄”与“现量是正确认识”两个看似矛盾说法的抉择

    对“诸识皆属虚妄”与“现量是正确认识”两个看似矛盾说法的抉择 林国良 (说明:本文为笔者正在写作的《佛教唯识学认识论》的一部分,讨论认识(知识)的可能性问题。此发到网上的部分,采用简单写法,...的事物才是真实不虚。 虽然从部派佛教到大乘唯识学都认为,五识(即五种感觉)的认识是现量认识,而现量认识是正确的认识,但当人们用三自性理论来审视现量时,就不能不提出质疑:五识的现量认识为什么是正确...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949697.html
  • 索达吉堪布答:怎样以理证成立“一切众生皆为我们的父母”?

    索达吉堪布答:这个问题无法以理证成立,只能用教证成立。《释量论》中说:“倘若属于第三处(即圣教量。第一处为现量,第二处为比量),则当采用圣教量。”无始以来众生当过我们的父母,这是现量无法触及的隐蔽部分,就像三世因果一样,凭我们的理证智慧也观察不出来。所以因明中说:现量的对境以现量成立,比量的对境以比量成立,对于特别隐蔽的部分,应以圣教量来成立。

    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

    http://www.fjdh.cn/fjask/2008/01/19414120262.html
  • 集量论略解(之二)

    是对前边儿的总结,就是对根现量的总结。有法就是体,与有法对应的就是法,法就是义,体就是事物自己,义就是事物的属性、性质。在法尊法师译本的长行中,是这么说的,“多种极微体性之有法,或色、香、味、触多尘之...颂子就是说,眼根与色境相触、耳根与声境相触、鼻根与香境相触、舌根与味境相触、身根与触境相触,眼识领受色境、耳识领受声境、鼻识领受香境、舌识领受味境、身识领受触境都是离名言的。因为这个颂子是对根现量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3838348.html
  • 遣除于彼之诤

    现在眼识--看到某一个事物的时候有人问说你怎么知道你的眼识--对于那个事物来讲是不欺诳的呢你怎么知道呢是他自己知道我看到外境的东西或是透过他后来的分别心--而认知的呢是怎么认知的比方说现量来讲的话它...所以下面也会讲到现量自己可以引发认知--或是确认对境的分别心如果没有办法的话--就透过其它的因就是三相的因然后产生比量去确认说我的眼识对于对境来讲--是不欺诳的它所看到的是确定的或是真的那时候就讲到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5938751.html
  • 《集量论》略解(七)

    破的数论派,有十颂;第五是破的弥曼差派,有五颂半。也就是说这一卷共五十二颂。这一卷的大概情况就是这样。要介绍我陈那自己关于自义比量的看法之前,我要先说说比量。因为在第一卷中只是说了现量,与现量并列的...二”。在法尊法师的译本中,“果如前”这仨字儿对应的长行是这么说的,“其量果亦如前现量品所说”。法尊法师译本的这句话是很明白的。颂文中的“果”就是指量果;“如前”就是象前边儿现量品中讲的量果那样。下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4238353.html
  • 唯识论的知识可能性和可靠性思想探源

    唯识论的知识可能性和可靠性思想探源   佛教知识论可以大乘唯识论的因明学量论为代表。但在研究因明学量论时,笔者觉得一些源头问题还有待探讨。例如,因明学立现量和比量为正量,即将凡夫的现量和比量视为正确认识,但唯识论的另一些说法似乎与之冲突。这就提出了如下问题:现量和比量作为正确认识的可能性如何?可靠性如何?这些问题都需仔细研究。  一、认识的可能性  关于凡夫的心识,一些唯识典籍说“诸识皆属虚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2261746.html
  • 《正理点滴论》讲记之二

    还是知识。合起来就是,知识的本来面目,根本不受你的影响,这才是“如实智”。只有如实智才与实际情况相符。如实智并不能予人直接产生事物,只是能指向事物,使人达到它、接触它。“如实智”有两种,一种是现量的直接得知,一种是比量的间接得知。不管是现量的直接得知还是比量的间接得知,必须能够指向一个可触可达的行为对境――行为对境就是所要做成的事儿,使我们把所要做成的事儿做成。还得注意,你要做的这件事儿必须是可触...

    刚晓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2138030.html
  • 《因明入正理论》教案(六)

    于量知之中,故仅立三量。  佛教唯识派则立所量(相分)、能量(见分)、量果(自证分)等三量。  关于“量”的类别,大抵有下列数种:  (1)现量:主要是依据五根而得。  (2)比量:依据推理论证而得。...手势动作而得。  对于上列诸量之定义,及应以何者为正量,诸教派之间颇有争议。此中,顺世派仅承认有现量;胜论派说有现量、比量;耆那教、数论派、瑜伽派说有现量、比量、圣教量。正理派于此三量上,再加譬喻量,...

    释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2138809.html
  • 法称因明学中“心明”差别略说

    现量”、“比量”等心明差别,和“正因”、“似因”等因明差别,共有十八章。学完这部书后,不仅对于因明论中的名相能得到适当的了解,就是用辩论的方式研究五部大论(《现观庄严论》、《释量论》、《入中论》、《...别“有色根”。已决智、思察、有色根,这三法皆不是量,而但易与量相混,所以要加以简别。  量的差别分为二类:即“现量”和“比量”。在法称的因明中,“现识”和“现量”不同。现识是总的,现量是现识中的一种,...

    法尊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1438020.html